先上个效果图
这里有个问题是之前小机箱是8个风扇位置的,但是由于放不下显卡,所以换了个大机箱。
然后大机箱是9个风扇位置的,所以有点怪怪的。
预留下了左上角那个容易安装的风扇,下次买了再装上去O(∩_∩)O
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可能会踩到的坑
下面是我的一个配置以及所耗费。
个人配置表
组件类别 | 型号/规格 | 数量 | 单价(元) | 小计(元) | 购买链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显示器 | SANC 27英寸 2K 180Hz Fast IPS 1ms M2763QPG | 1 | 659 | 659 | 购买链接 |
机箱风扇 | 海景房棱镜四代Pro ARGB 12CM | 8 | 10 | 80 | 购买链接 |
CPU+主板套装 | i5 12600KF盒装 + 铭瑄终结者B760M WIFI6E D4 | 1 | 1639 | 1639 | 购买链接 |
内存 | 尘雨朱雀 DDR4 3600 16G(海力士颗粒) | 2 | 238 | 476 | 购买链接 |
电源 | 乌龟电源850K+ 模组电源 | 1 | 379 | 379 | 购买链接 |
散热器 | 雪族RS06Y双塔 歪脖子避让内存风冷 | 1 | 99 | 99 | 购买链接 |
固态硬盘 | 致态TiPlus7100 2T | 1 | 847 | 847 | 购买链接 |
显卡 | 铭瑄RTX5060Ti 16G OC iCraft 瑷珈 DLSS4 | 1 | 3499 | 3499 | 购买链接 |
机箱 | 大水牛守护者S305 玻璃侧开门(白色) | 1 | 131 | 131 | 购买链接 |
总价 | 8209 |
这里去掉显示器的话 总价格 7550,但是机箱哪里我之前踩坑了买了个小机箱 还得+99消费0.0,造价7650.
(注意使用HDMI线材只能144hz,使用type-c端口和minidp端口才可以达到180hz,如果是笔记本电脑的话需要到
笔记本电脑客服那边询问清楚type-c和minidp接口是否支持视频流输出。可以选择购买type-c转dp1.4 或者minidp转dp1.4线材)
挑选指南
用途,CPU功能性,主板扩展性,以及主板通道,
1.首先你要确定你电脑的一个用途
2.确定用途后你就可以开始选择你需要的一个cpu是Intel的还是amd的
3.确定你需要的扩展接口 你的主板满不满足你需要的条件,比如你想使用DDR5的一个内存条,那么你主板也要买DDR5的主板,
又或者说你需要带WIFI功能的一个主板 那你就买支持这个功能的一个主板
4.还要根据你的U来挑选主板,比如说U是amd的,那么选的主板也要支持amd才能安装上去,U是intel的,那么主板也得是支持intel的。
因为amd和intel的U大小和阵脚都是不一样的!
5.前面确定了U和主板,然后你内存得根据你主板支持的协议和通道来采购.然后有些主板还会挑内存颗粒,
非特定内存颗粒不可使用或者是仅支持指定内存颗粒,你一定要查询清楚,或者问清楚客服
6.选择显卡的时候 如果是低端机以及不想买显卡 一定要查询好 CPU是否带核显
7.选择固态硬盘或者硬盘的时候 需要清楚主板适配的一个接口 你除了要知道是M.2接口,你还需要是支持PCIe4.0还是PCIe5.0的.
注意接口和颗粒
然后购买前你需要知道TLC和QLC颗粒的一个区别
TLC颗粒和QLC颗粒的主要区别如下:
存储密度:TLC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3个比特的数据,而QLC可以存储4个比特,QLC的存储密度更高。
读写速度:TLC在读取和写入性能上优于QLC,尤其是在缓存耗尽后,QLC的速度会显著下降。
耐用度:TLC的寿命比QLC更长,因为TLC的实际操作单元数较少,不容易发生损耗,而QLC的擦写次数低于TLC,频繁写入会加速损耗。
容量和价格:QLC通常提供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单位成本,但在性能和耐用度上有所妥协。
这些区别使得TLC和QLC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。
选择固态硬盘的时候注意TLC颗粒还是QLC颗粒,有时候页面写的是TLC,但是我去查的时候发现人家厂家就没有这个型号的TLC产品,只有QLC的。
然后我问商家什么颗粒的,果然不出所料是QLC颗粒的,明明是QLC但是却标TLC,非常鸡贼啊,这里注意下,并不是说不能选择QLC颗粒的,
而是说同等价位优选选择TLC,那么QLC什么时候选择呢?老话说的好,没有垃圾的产品,只有垃圾的价格!你用QLC颗粒就用QLC颗粒是吧,
但是你凭什么用QLC的颗粒标TLC的价格?
8.选择散热器的话 需要根据CPU的一个发热量或者说功耗,因为发热和功耗成正比,看他的发热量来挑选一个散热器,风冷还是水冷。下压式?单塔?双塔?
他们的一个优缺点,然后根据你的需求进行选择
类型 | 特点 | 优势 | 局限 |
---|---|---|---|
下压式风冷 | 风扇朝CPU方向吹风,兼容性高,适合ITX机箱或功耗较低的CPU(如150W以下) | 体积小、高度低,可同时为主板供电模块散热 | 散热效率低于同价位塔式散热器,可能扰乱机箱风道 |
单塔风冷 | 散热器主体为单塔或双塔结构(以散热鳍片数量区分),采用侧吹方式 | 散热性能优于下压式,体积适中,适合非超频用户(150W以下CPU) | 塔体可能阻挡显卡热气上升,需注意机箱兼容性 |
双塔风冷 | 拥有两个塔体结构,散热面积更大,适合高功耗CPU(150W以上) | 散热效率最高,适合发烧友追求极限性能 | 体积较大,易与内存冲突,需预留机箱空间 |
水冷散热器 | 通过水循环散热,冷却性能最高,适合高负载场景 | 无风扇噪音问题,散热稳定 | 存在漏液风险,安装复杂度较高 |
电源功耗计算
10.电源选择,你要根据你的CPU和显卡的一个功率来进行计算,(CPU功率+显卡功率)/0.6 = 电源功率。
比如,我们使用的是 i5 12600KF的CPU,搭配的是一个 RTX 5060Ti的显卡,这两个的功率分别是125W-150W和200W。
那计算出来就是150+200 = 350,然后除以0.6,最终结果是583W。因此我们选择一个650W的电源足够了。
为什么要除以0.6,因为电脑中其他设备也是需要供电,比如硬盘的读写,内存,以及散热的运行等等,但是他们的功率不高,因此主要计算CPU和显卡即可。
当然了,这个方法不是说百分百准确,但是按照这个方法算出来的,电脑正常使用肯定是没问题的。至于如果说你要超频或者其他的,那就要考虑更多的冗余了。
比如你计算出来650W够用,但是自己后期可能换更好的显卡,或者喜欢超频,那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亿点点,搞个850W-1000W的,
另外,很多人担心电源功率太高会导致更耗电。其实这个情况是不存在的,电源是根据当前总功耗来供电的,不是一直满功耗运行。
相反如果电源功率不够,供电不足的话可能会导致电脑突然关机或者重启等情况,遇到这个情况可以考虑升级一下自己的电源哦!
11.所有配件选择好之后就可以挑选机箱了,挑选机箱这里我就踩坑了,买的机箱的一个长度放不下我的一个显卡长度,这时候经典问题出现了,锯显卡还是据机箱。当然开个玩笑。
所以我又买了个大的机箱,然后又因为之前的机箱试装过了,螺丝扭了几遍,是不能退款的,我也不能干这事 要脸。
机箱挑选
主板规格
1.满足主板规格,机箱支不支持这个规格。
板型 | 尺寸(cm) | 特点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E-ATX | 30.5 × 33 | 旗舰级主板,支持多PCIe 5.0插槽、高端供电和扩展接口 | 工作站、超频发烧友 |
ATX | 30.5 × 24.4 | 扩展性强,支持4-6个内存插槽、双显卡和多M.2接口 | 游戏主机和性能用户 |
Micro-ATX | 24.4 × 24.4 | 性价比高,接口数量适中 | 预算有限但追求性能的装机用户 |
Mini-ITX | 17 × 17 | 专为迷你主机设计,扩展性有限 | HTPC或紧凑型高性能主机 |
2.满足你显卡规格,能放下你的显卡,显卡长度一般在显卡商品详情页面可以看到
3.满足你想要的推展口,比如你需要USB接口的数量是多少 和其他什么接口之类的
12.最后是一个风扇的一个挑选,风扇的尺寸和数量,尺寸一般为12mm,通用尺寸,
风扇风道和神光同步ARGB
然后数量根据你机箱写的能放多少来买数量就行,
这里比较重要的是风扇的一个正叶 反叶,的分别数量,这要看机箱的风道设计,
一般风道为前进,后出,下进上出。
这里还要注意一下 你需不需要以及你的主板支不支持ARGB 神光同步 之类的功能,
支持并且需要的话 你可以挑选一些支持这个功能的一个风扇,需要注意的是 铭瑄的灯光效果是可以关闭的。
其他的一些支持ARGB功能的主板应该也是支持的。
当然如果是经济实用主义 直接无光风扇就可以了。少接一半线是明智选择。
这风扇接线接的我直接想睡觉了。听说积木风扇会少很多线。
安装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风扇的一个正反叶 还要注意风扇的一个正反面。
对比项 | 正叶风扇 | 反叶风扇 |
---|---|---|
叶片方向 | 向前弯曲 | 向后弯曲 |
气流特性 | 直接集中 | 旋转分散 |
散热效率 | 高(快速降温) | 中等(均匀散热) |
噪音水平 | 较大 | 较小 |
适用场景 | 高性能需求 | 安静环境 |
安装位置 | 机箱顶部/后部(出风) | 机箱底部/侧部(进风) |
这里我也是很懵的,当时打扰了客服很久 脑子还是没出现3D建模空气流通效果图。干脆就提供机箱风扇的一个安装地方,
下面两把,上面两把,前面三把,后面一把。一共8把,让他给我配的了。
他给我配了6把正叶,两把反叶,
下面是两把反叶 正面朝上吹风,或者说是往机箱里面吸风,
上面是两把正叶 正面朝下叶是吸风,但是他是从机箱往外吸风,所以就是排风。这样就满足了我下进上出的一个风道预计效果。
前面是三把正叶 正面朝外面吸风
前面是一把正叶 正面朝机箱里面吸风,机箱吸风往外排风。这样就满足了我另外的前进后出的风道预计效果.
其实我想了下,装6把反叶2把正叶 也是可以的,就是要调一下 方向了 但是调了方向的话灯光效果就不好看了哈,
这里由于我自己都不太明白这个,这里就不提建议你买正叶 反叶了 算是纯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使用的一个方案。
评论抢沙发